学校首页| English|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教融合 -> 正文

    院士专家齐聚新余学院,共商建筑产业创新发展大计——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发展论坛暨江西省房地产建筑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联席会第四次会议隆重举行

    发布日期:2025-10-11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25年10月10日上午,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发展论坛暨江西省房地产建筑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联席会第四次会议在我校图书馆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王复明,江西省城镇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梁卫明,江西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幸红星,联合体联席会成员、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秘书处成员及院士专家、企业领军者、高校学者近 200 人齐聚一堂,紧扣省委、省政府 “创新型省份建设”“1269 行动计划” 战略部署,共话房地产建筑产业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动能。

    上午九点,“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发展论坛” 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论坛学术报告阶段由新余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潘洪科主持,新余学院副校长黄益宾致欢迎词,他代表学校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强调本次论坛是新余学院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深化产学研融合的重要举措,期待通过此次论坛为建筑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王复明率先带来《“大土木”科教融合共享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作为隧道工程灾变防控领域权威专家,王复明院士系统阐释了“工程医院”平台的建设理念与战略价值。他强调,平台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深入推进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其团队在基础隐蔽性工程病害诊治领域取得的系统性突破,为提升我国基础设施运维安全水平、以科技创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重庆大学教授刘界鹏以《多高层模块化钢结构建筑智能设计技术探索》为题,分享了智能建造领域的前沿突破。刘界鹏教授重点讲解了一体化数字模型(GIM)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模块排布、结构优化及箱体深化设计中的应用,展示了如何通过智能方法提升设计效率并实现“一模到底”,最后结合典型工程案例说明了该技术的实践价值。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装配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建筑师陈敬思则聚焦城市更新领域,以《基于设计文化为基础的城市更新实践探索》为题,提出“规划策划为先,设计引领为重”的理念。他强调,城市更新需以提升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标,通过基础设施升级同时兼顾地域文化保护,实现 “功能升级 - 环境友好 - 文化延续” 的三重目标。

    同时江西省房地产建筑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联席会第四次会议在新余学院图书馆天工论坛隆重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王复明、江西省城镇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梁卫明、江西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幸红星、联合体联席会第一召集人张玉清出席会议并讲话,联合体联席会成员、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及秘书处成员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由江西省房地产建筑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秘书长徐理主持。会议伊始,徐理秘书长通报参会情况,明确本次会议应到成员、实到现场代表人数符合法定人数,宣布会议正式开幕。

    会上,全体参会人员首先审议《江西省房地产建筑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 2024 年度工作报告》。报告系统梳理了联合体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立项省级以上纵向课题 40 余项、横向课题百余项,总研发经费突破 2000 万元;制定地方及行业标准 20 余项,申请并授权发明专利 30 余项;攻克重大技术问题 20 余项,推动 10 余项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为我省建筑业总产值稳定超万亿、转型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经参会代表充分审议,报告获一致鼓掌通过。

    随后,会议进入《江西省房地产建筑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 2026 年度科研工作研发计划》研讨环节。与会人员围绕建筑产业 “四化” 转型需求,聚焦新型建筑工业化核心软件、高端施工装备、高性能绿色建材等 “卡脖子” 领域,结合行业技术趋势与市场需求积极建言献策,明确将智能建造、绿色建筑与建材、建筑产业互联网等纳入重点研发方向,计划通过 “揭榜挂帅”“跨单位联合攻关” 等模式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该研发计划经充分讨论后,获参会代表一致认可。

    在成员单位代表发言环节,江西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新刚分享了企业参与联合体协同创新的实践经验,介绍了技术成果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成效,并呼吁各成员单位进一步打破合作壁垒,深化资源共享与技术协作,共同为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联合体联席会第一召集人张玉清在讲话明确指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全行业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以构建新的运行模式为关键抓手,切实提升建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坦诚指出当前联合体发展存在壁垒未完全破除、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创新活力有待激发等“联而不合”“合而不深” 问题。他强调,联合体不是松散的 “联谊会”,而是肩负共同使命的 “创新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并向各成员单位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强化使命担当,将联合体发展目标与自身战略紧密结合,摒弃 “单打独斗” 思维;二是聚焦 “四化” 关键领域,精准对接产业需求,联合申报科技项目、制定行业标准;三是创新合作机制,建立常态化交流、项目共担、成果共享、人才共育体系,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体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复明在会上分享“坝道工程医院”建设经验,涵盖足尺试验场、地下粮库、综合管廊等多元场景,累计解决多项工程“疑难急险”问题。他充分肯定联合体在科研攻关、资源互享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指出在实践落地、创新特色上难度确实很大,呼吁联合体成员单位加强融合,共同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

    江西省城镇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梁卫明结合全省建筑业发展实际,分析了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受宏观经济与房地产调整影响,从业人数下降、企业新签合同额下滑、业务结构单一等问题凸显,但国家 “三大工程”、城市更新投资及省级 “1269 行动计划” 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他代表省住建厅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聚焦战略需求,在智能建造、绿色建材、城市更新领域突破关键技术,构建具有江西标识度的标准体系;二是贯通创新链条,建立 “企业出题、院校答题、市场阅卷” 机制,推动资源共享与人才共育;三是深化改革开放,试点市场化科研组织方式,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拓展海内外合作,擦亮 “江西建造” 品牌。

    江西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幸红星在讲话中,明确联合体作为全省建筑领域创新资源集聚平台的定位,要加大对工作成效、亮点特色的提炼和总结,尤其是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效要多多宣传,让联合体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多作用。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创新联合体平台机制,实现资源整合。联合体秘书处要做好组织、协调、服务工作,让联合体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补齐短板,解决行业共性问题;二是协调创新,组织成员单位打破瓶颈,学会借助外部力量协同突破 “卡脖子” 难题,引导成员单位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做好人才引育工作,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四是加大成果转化,发挥联合体高校和企业两大主体作用,搭建成果共享模式。

    学术报告和联席会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在图书馆北门合影留念,标志着本次系列活动圆满落幕。随后参会院士专家嘉宾在徐理书记带领下前往新余市高铁新区项目现场观摩。现场展示的自主研发智能安全巡检机器人,搭载 AI 视觉识别与红外热成像技术,可实现危险区域 24 小时无人巡检,识别精度超 98%,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 6 倍;智能建造技术集成应用通过 BIM 全流程协同、装配式构件自动化生产、施工数字孪生管控,将项目工期压缩 25%,建筑垃圾排放量减少 30%,让嘉宾直观感受智能建造在提质、增效、降本、减耗方面的显著成效。

    此次行业论坛与联合体会议在我校举办,既是对学校在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领域学科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的肯定,更是学校深化产学研融合、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实践。下一步,我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依托学科优势,深化与院士专家团队、行业企业的合作,加快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江西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 “双碳” 战略目标与创新型省份建设贡献新余学院力量。